推 kitten123: 提領階段要增加本國貨幣配置啊 05/06 00:57
→ pejaii: 借台幣成本很低 05/06 01:26
→ gamecreator: 我的想法是,做任何避險,都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台幣 05/06 02:12
→ gamecreator: 不是流動性很好的貨幣。避險操作只能做短期,長期會 05/06 02:12
→ gamecreator: 大量侵蝕本金。比較好的做法可能是像做股債資產配置 05/06 02:13
→ gamecreator: 一樣做本幣跟外幣的配置,隨年齡上升就增加本幣的配 05/06 02:13
→ gamecreator: 置。但也不該退休後就直接全換成本幣,因為這樣就暴 05/06 02:13
→ gamecreator: 露在本幣貶值的風險之下。資產配置是成本很低的風險 05/06 02:13
→ gamecreator: 分散手段 05/06 02:13
→ sopi: 提領是分批提領的阿 你只會領出你當月或是當季所需花費 05/06 04:28
推 sopi: 你如果覺得定期定額可以分散風險 定期定額領為啥就覺得不行? 05/06 04:28
推 heavenbeyond: 的而且確,已經進入提領階段和還在累積資產階段,完 05/06 05:54
→ heavenbeyond: 全是不同的領域。 05/06 05:54
→ heavenbeyond: 目前看來,分散在多種貨幣持有是比較合理而且可以輕 05/06 05:54
→ heavenbeyond: 鬆做到的方式。 05/06 05:54
推 heavenbeyond: 然後,「定期定額投資累積資產」和「定期定額提領用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來消費」,真的不一樣啊。前者是越累積資金池越大,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相對而言比較可以無視匯率的問題,而且說實在誰也不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知道幾十年後你要退休時的匯率是怎樣。但後者是越消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費資金池越小,一個突如其來的匯率暴漲暴跌,很可能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會加速資金池被消耗的速度,進而打亂原本的支出計劃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而且對於已退休的人而言,這個突如其來的加速消耗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是很致命的,因為我們沒有幾十年的時間在那邊慢慢累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積資產了,資金池一旦瞬間大幅度縮水,那個傷害很可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能是有生之年無法彌補回來的。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其實一個正常國家的人,也沒什麼必要擔心匯率的問題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但我們身在台灣,而且二岸關係是眼看著「只會越來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越糟糕」。台幣哪天會不會變成代幣?這應該是樓主擔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心的根源。有人要說了「瞎操心個屁 郭台銘還不是在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台灣花台幣」。鄉親,那種等級的有錢人,你覺得他沒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有第2/3/4國護照嗎?你覺得他沒有找專業的理財人士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幫他規劃可能遇到風險的對策嗎?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真正的有錢人,就算資產瞬間縮水一半,依然活的很滋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潤。10億縮水變5億,So What?照樣住豪宅吃米其林。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少掉的那5億,老實講他本來就花不完,那只是一個帳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面數字而已。但對於我們中產階級退休族而言,3000萬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縮水變1500萬,那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絕大多數人退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休時根本連3000萬現金都沒有,資金池越小的人,所受 05/06 06:24
→ heavenbeyond: 到的傷害就越大。真正的「中產階級悲歌」啊~ 05/06 06:24
推 m180: 1.逐步換回部分台幣資產,分散時間點;2配置一些與台幣連動 05/06 06:48
→ m180: 的資產,例如台股.這兩點按理說平常都會做,有誰是100%美股 05/06 06:48
→ m180: ?台股股息都花不完了,還有台幣的定存利息,這大家一定有 05/06 06:48
→ m180: 吧,哪有可能沒有投資過台股就直接上美股我知道多數人都是 05/06 06:48
→ m180: 快到被政府扣稅的邊緣,也就是股息940,000以上才會去投資美 05/06 06:48
→ m180: 股,也就是說至少有940,000的生活費台幣。 05/06 06:48
→ m180: 所以提領階段也不影響, 94萬台幣一般生活費夠用了,多數部 05/06 06:49
→ m180: 分就是美股美元,拿出去出國爽剛好 05/06 06:49
→ pttccbbs: 離開台灣 去東南亞 過生活 05/06 07:09
→ pttccbbs: 這波下去 壽險業者 非常危險 美債+台幣升值 05/06 07:10
→ pttccbbs: 壽險業者/銀行/出口業會倒閉 05/06 07:10
推 m180: 今年最後一段在那應該就是在一隻保險業者,無風險資產的保 05/06 07:12
→ m180: 單,台灣人超級愛保險 今年最大的風險就是吳鳳顯資產 05/06 07:12
→ m180: 災難* 05/06 07:12
推 pttccbbs: 等這屆政府下台 台幣才有機會 05/06 07:13
→ m180: 還好我保單解約了 05/06 07:14
推 MacusH: 呃 我就是100%美股 假市政債 跟 國庫券 完全沒有台幣部位 05/06 09:46
→ j0588: 答案是沒辦法 以前稍微研究過但不精 台灣市場上你找不到任 05/06 10:28
→ j0588: 何台幣/美元的期貨或其他避險商品 講白了就是央行不讓 有錯 05/06 10:28
→ j0588: 請指正 05/06 10:28
→ recorriendo: 到底在說啥...贈與多贈10%美金免稅 明明超香 05/06 10:34
推 tmpss90105: 贈與也可以用美元啊,幹嘛一定要換回台幣 05/06 11:27
→ fantasystar: 資產累積階段就要配置台幣資產,進入提領階段而且確 05/06 12:14
→ fantasystar: 認繼續住台灣的話則優先提領外幣資產。 05/06 12:14
推 LTpeacecraft: 台期交SPF不就有匯率避險 更不要說一些台灣發行的 05/06 12:21
→ LTpeacecraft: 海外ETF也有 05/06 12:21
推 aria0520: 沒打算換回台幣就沒有匯率問題 05/06 14:26
→ alex1973: 沒換沒匯率問題, 但是變成購買力問題 05/06 14:57
推 jimmyfk: 65歲開始提領, 領到8x、9x歲, 每年換匯的話匯率沒差吧? 05/06 15:09
推 lovebridget: 避險就一部份買台幣台股啊 不然呢... 05/06 15:32
→ slchao: 資產配置,也是會承擔風險,一下台幣升值風險,一下台幣 05/06 18:21
→ slchao: 變代幣風險,太亂了吧XD 05/06 18:21
→ slchao: 思考發生機率,做對應比例的配置,下好離手並承受結果 05/06 18:21
→ slchao: 人生本來就會遇到極端狀況,但不會只為了極端狀況,做出 05/06 18:21
→ slchao: 極端配置 05/06 18:21
推 a60414010299: 至少過去10年股票已經賺很多了 逐步提領還好吧 05/06 21:00
→ a60414010299: 怎麼可能有全天候穩賺的 05/06 21:00
推 hito21: 要能利潤大於匯損 05/07 11:01
→ lammin: 多數人股息94萬才換美股? 是多數人稅率小於5%還是多數人數 05/08 00:44
→ lammin: 學不好? 05/08 00:45
推 guesttry: 根本不用台幣本位啊....2300萬人用的幣在地球上是雜幣 05/09 23:05
→ guesttry: 阿?? 台幣漲怎麼辦? 就買好市多和淘寶過日子啊.... 05/09 23:06
→ guesttry: 在台灣生活不一定要用台灣版的物資啊... 05/09 23:07
推 m180: 好市多是美元計價? 05/12 01:33
→ m180: 我沒去過 05/12 01:33
推 jimhall: 真的不用考慮台幣 除非中產以下 如果未來是跨國資產 數 05/18 16:01
→ jimhall: 本護照 顧好美元資產就好 05/18 16:01
推 shihyun: 投資美股十幾年 29-30以下才會換美金 31-32以上會賣一 05/21 03:21
→ shihyun: 點回來當零用錢 非常無腦的換法XD 不融資所以沒壓力 05/21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