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C_Shopping
影片內動態外觀與條狀圖數據對比可更快了解本篇內容: https://youtu.be/nC3edMvJzFE
nVIDIA在今年CES發布新一代RTX 50系列,推出DLSS 4技術,其中多畫格生成功能僅RTX 50系列能支援,RTX 20~40系列雖能使用DLSS 4部分功能,但越早的系列能使用的功能越 少。 首波最高階5090與第二波次高階5080都處於nVIDIA GPU缺貨的狀態,進而出現許多高單價 的同捆包,讓想買的用戶卻步,是上市後到目前的市場亂象。 身為顯示卡大廠之一GIGABYTE,本次推出相當多款5080,依設計用料與散熱等級不同而有 所區分,本篇主角標榜GAMING OC,定位更高階的尚有AERO OC SFF、AORUS MASTER與 MASTER ICE等多種版本。 https://i.imgur.com/bfusIw4.jpeg 首先看到GIGABYTE GeForce RTX 5080 GAMING OC 16G開箱內部一覽: 顯示卡本體、3 x 8pin轉16pin電源轉接線、顯示卡手冊、防下垂支架與手冊。 https://i.imgur.com/gmtUQ0E.jpeg 核心時脈2730 MHz (Reference: 2617 MHz)、10752 CUDA Cores;記憶體時脈30Gbps、 GDDR7 16GB、256 bit。 顯示卡尺寸L=340 W=140 H=70 mm,PCI-E 5.0規格,電源供應器建議搭配850W。 https://i.imgur.com/U8ZwLtL.jpeg 外型源自GIGABYTE GAMING系列的設計概念,標榜融合鎧甲與機械美學,除了功能性之外 還兼顧外觀與對科技未來感的詮釋。 與手邊上一代4070 Ti SUPER GAMING OC外觀相比,外型設計細節更豐富也更加有質感。 https://i.imgur.com/fr7SBQL.jpeg 導入推出已久且持續進化的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採用伺服器等級導熱凝膠、創新Hawk風 扇,並搭配正逆轉功能、風扇停轉功能。 Hawk風扇葉片靈感源自老鷹翅膀的空氣動力學,強調有效降低風阻與噪音,並可將風壓提 升高達53.6%,風量提升12.5%。 外殼主打特殊咬花複曲面表層,達成多層次結構與不同區域的材質堆疊,這一代在外殼與 質感確實比以往更為提升不少。 https://i.imgur.com/dNjR4kl.jpeg 背面採用強化金屬背板,擁有高保護性與防止PCB板彎曲,透過邊緣彎折處理,提升結構 穩固性。 https://i.imgur.com/gHcn3ed.jpeg 16Pin電源並附有監控指示燈,當電源供給異常時便會閃爍提示,預防進一步的損害,搭 配普遍的玻璃側板機殼更方便確認;左方切換按鈕為雙BIOS模式提供預設Performance與 Silent模式。 散熱系統由直接接觸GPU的大面積超導熱板結合複合式熱導管,配合右方SCREEN COOLIN散 熱技術,標榜能更有效將GPU與記憶體的熱傳導至散熱鰭片。 https://i.imgur.com/0YRcPdF.jpeg 側邊GIGABYTE標誌為滑動側板設計,右邊白色透明LED燈條,將GIGABYTE標誌往左滑動創 造變動且不同的視覺燈效。 https://i.imgur.com/USJFxKZ.jpeg IO輸出為3個DisplayPort 2.1b與1個HDMI 2.1b。 4080為DisplayPort 1.4a與HDMI 2.1a,新一代規格皆有更新。 https://i.imgur.com/Ra9agsb.jpeg GIGABYTE 5080 GAMING OC 16G其他特色還有超耐久用料(ESR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2oz 銅PCB、超低電阻式電晶體)與全自動化的友善PCB設計。 GPU屬於高階市場定位,顯示卡同時也導入目前高階設計,在用料、功能與設計都是該品 牌之最,以上主要特色分享完之後,接著是進入上機實測部分。 https://i.imgur.com/MNAWHhj.jpe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MB: Z890 AORUS MASTER / BIOS:F16 0x116 DRAM: T-FORCE XTREEM DDR5 8200 24GBX2 VGA: GIGABYTE RTX 5080 GAMING OC 16G SSD: XPG GAMMIX S70 BLADE 1TB POWER: InWin PII SERIES P130II Cooler: InWin AR36 OS: Windows 11更新至2024H2 26100 / 電源選項高效能 * 效能分數表現會因使用情境、配置及其他因素而異,僅供參考。 https://i.imgur.com/IUapR11.jpeg 主機板使用Z890 AORUS MASTER,主要特色在於數位並聯式18+1+2相電源、5個M.2插槽(包 含2個5.0x4)、EZ安裝PCIe、Wi-Fi 7天線、M.2插槽與散熱器、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與M.2 Thermal Guard XL散熱模組、PCIe UD Slot X黑色插槽裝甲10倍承重強度 、2個THUNDERBOLT 4 Type-C、DTS:X Ultra音效等等。 新一代AORUS MASTER將尺寸從E-ATX改為 ATX,相容於更多機殼,主機體積也相對更小。 https://i.imgur.com/nDTwqoC.jpeg Intel Core Ultra 200S在1月份推出0x114(Intel PR5) BIOS配合新版Windows 11 24H2來 優化記憶體延遲率與遊戲表現。 將本款主機板更新到當下F16版本,版本為0x116(Intel MR1),來到進階BIOS選單設定主 頁面,提供0x113與0x116新舊版BIOS可立即切換。 DDR5開啟XMP 8200 CL38 49-49-84 1.4V、High Bandwidth、Low Latency、Gear 2發揮此 款記憶體最佳效能。 https://i.imgur.com/mIQ8RsD.png 開啟專屬GIGABYTE CONTROL CENTER軟體,RGB FUSION頁面提供6種燈效模式。 https://i.imgur.com/H4MtuRp.jpeg Performance頁面提供調校GPU加速時脈、記憶體時脈、電壓與溫度上限等功能。 透過OC Scanner功能能在幾分鐘內找到GPU可超頻的範圍。 https://i.imgur.com/3qSSpq4.png FAN Control頁面可依使用者需求調整風扇運作模式。 https://i.imgur.com/AFSgswd.png 網路上國外有分享不少5080超頻的測試,本篇也將手上這片5080做超頻調校,將GPU由 2730超頻最高約3130~3200Mhz(依軟體不同會有些許浮動),記憶體超頻至17000Mhz,後方 括號以GIGABYTE 5080 GAMING OC預設值作為對比,安裝nVIDIA驅動程式版本為572.83。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score => 17112 (15964) https://i.imgur.com/QDFM0Nd.png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3840 x 2160=> DLSS4關閉53.14 (48.42)FPS、開啟Ultra Performance與 Frame Generation 2X => 249.27 (230.15)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369%。 https://i.imgur.com/dkHT1bW.png DLSS4關閉53.03 (48.44)FPS、開啟Ultra Performance與 Frame Generation 3X => 330.52 (307.02)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523%。 https://i.imgur.com/3EjhX8w.png DLSS4關閉53.10 (48.59)FPS、開啟Ultra Performance與 Frame Generation 4X => 396.15 (365.03)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646%。 https://i.imgur.com/XA72TdU.png 3DMark更新快速,已支援DLSS4用來測試相當方便,若使用DLSS3最高效能只能開到 Performance與Frame Generation 2X,提升約250%左右。 RTX 50系列GPU搭配DLSS4可開啟多畫格生成到4X,聽起來很像多重影分身;跑起來最高提 升近650%,又很像龍珠開多倍界王拳的感覺..XD 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 3840 x 2160 HIGH 開啟DLSS – 19276 (18117),提升約6.4% https://i.imgur.com/hTweAIk.jpeg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4K畫質設定超高 – 372 (343) FPS、最低304 (283)、最高447 (411)、總運算畫面數26480 (24383),提升約 8.5% https://i.imgur.com/CUHWGDT.jpeg FAR CRY 5 極地戰嚎5,4K將3D特效為極高模式 – 最低149(147)、平均175(165)、最高203(189)、已渲染幀數10308(10080),提升約6.1% https://i.imgur.com/WEAVt5J.jpeg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4K畫質設定極高 – => 114 (107)FPS、最低33 (37)、最高202 (188)、總幀數7089(6705),提升約6.5% https://i.imgur.com/oIQ96nS.jpeg 這3款遊戲推出年代較久,皆沒有支援DLSS或XeSS,偏向純GPU效能測試,其中也包含驅動 程式與遊戲優化的因素。 測試時FAR CRY 5比較特別,有時只能跑出三四成的分數,同時監控軟體中GPU時脈不到 800Mhz且功耗80幾W而已,可能需要等未來驅動更新才能更穩定運作。 DIRT 5 大地長征5,4K畫質設定Ultra High (FPS): Average 164.8 (150.8)、Minimum 45.5 (29.8)、Maximum 278.9 (285.1)、Low 1% 149.4 (133.3),提升約9.3% https://i.imgur.com/rxcR2an.jpeg The Riftbreaker 銀河破裂者 4K DX12預設模式: FSR Ultra Performance => Avg 580.49 (543.92)、Low 1% 360.59 (350.96),提升約 6.7%; 這款遊戲沒有DLSS選項,只有XeSS與FSR選項可選擇。 https://i.imgur.com/EbYyi83.jpeg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4K影像設定為最高 – DLSS 極高效能=> 幀格渲染:44211(42940)、平均幀率:283 (274),提升約3.3% https://i.imgur.com/jvOIl1G.jpeg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目前少數支援DLSS 4技術的遊戲,4K畫質與光線追蹤皆 設定Ultra 、DLSS Ultra Performance – Multi Frame Generation 4X => Average FPS 348.86 (323.56)、Number of Frames 22412 (20789),提升約7.8%; Multi Frame Generation 3X => Average FPS 285.08 (264.57)、Number of Frames 18316 (16998),提升約7.8%; Multi Frame Generation 2X => Average FPS 212.89 (194.45)、Number of Frames 13678 (12494),提升約9.5%; 觀察2077運作時GPU預設時脈達2880MHz,與手動超頻後的差異不會太多。 https://i.imgur.com/goOYv3g.jpeg HITMAN 3 刺客任務3,4K畫質設定最高: 開啟DLSS 超高效能 => Overall Score 180.65 (164.58) FPS,提升約9.8%; GPU預設時脈達2902MHz,手動超頻後約3210Mhz。 https://i.imgur.com/DJ6kaCr.jpeg Call of Duty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4K畫質設定極端: DLSS Ultra Performance => 平均幀數227 (212),提升約7.1% https://i.imgur.com/ZowrI6t.jpeg Black Myth: Wukong黑神話:悟空,4K設定為影視級與光線追蹤超高: 開啟TSR與幀數產生器 => 平均幀率150 (141),提升約6.4%; 設定DLSS或FSR沒有幀數產生器選項,會讓幀數下降許多,此遊戲皆使用TSR進行測試,此 遊戲運作時GPU預設時脈達2887MHz,手動超頻後約3217Mhz。 https://i.imgur.com/B1C2Kdw.jpeg F1 24,4K將Detail Preset設定Ultra High並開啟DLSS Ultra Performance與NVIDIA DLSS FG on: Total Frames 15933 (14703)、Minimum FPS 246 (223)、Average FPS 269 (244)、 Maximum FPS 285 (258),平均幀數提升約10.2% https://i.imgur.com/nNu4bo6.png Monster Hunter Wilds 魔物獵人 荒野,4K開啟畫格生成與光線追蹤高 – 畫質極高、DLSS畫質優先 => 平均幀數126.23 (113.97)FPS,分數21418 (19517),平均 幀數提升約10.8%; 畫質高、DLSS畫質平衡 => 平均幀數142.03 (128.70)FPS,分數24037(22047),平均幀數 提升約10.4%; 若關閉光線追蹤高選項,平均幀數有機會再提高10幾張FPS。 https://i.imgur.com/pQh74HE.jpeg Diablo IV 暗黑破壞神IV 第7賽季,4K開啟DLSS超高效能、畫格生成與品質設定光線追蹤 超高 => 219 (203)FPS、GPU 3210 (2835)MHz、GDDR7 1700 (1500)Mhz、239.3 (227.2)w ,幀數提升約7.9%; https://i.imgur.com/9gOetqw.jpeg nVIDIA網站資料5080 GPU基礎時脈2.3GHz、加速時脈2.6GHz;GIGABYTE 5080 GAMING OC 預設提升到2730MHz,甚至在許多遊戲中預設可達到2880MHz,比起nVIDIA官方時脈再高 10%左右。 以上手動超頻到最高3.2GHz,又再將時脈提升約10%,網路上5080基礎版與4090在沒有 DLSS4與同設定下對比平均落後約20%,難怪有測試將5080超頻到3.2GHz會接近4090的效能 。 上面遊戲測試最高也是可以提升到10%,不過有些環境GPU不會達到最高時脈可能就會略低 一點。 另外採用第4代光線追蹤核心可達171 TFLOPS,相較於第3代的4080 Super 121 TFLOPS也 高上許多,上面幾款遊戲測試開啟最高時,幀數下降範圍不大。 SPECworkstation 3.1 GPU效能測試: 此軟體主要為工作站測試且涵蓋範圍相當廣泛,涉及不少CPU或GPU效能項目,其中有不少 軟體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聽過或使用過的軟體,能更貼近實際使用效能,以上電腦配備完 整跑完也要4小時以上,雖然項目五花八門但也是測穩定度的好軟體,此處勾選有關GPU的 全部項目做測試。 預設值 https://i.imgur.com/bX3oBoA.png 超頻後 https://i.imgur.com/Imjfdh7.png V-Ray GPU score => 7036 (6076),提升約15.8%; https://i.imgur.com/ZfiQDM8.png Blender GPU Benchmark Score => 10038.30 (9016.19),提升約11.3%; https://i.imgur.com/RDKOma0.png 接下來是有關AI推論效能測試,5080導入第五代Tensor核心,AI TOPS達1801,對比上一 代4080=780、4080 Super=836、4090=1321,AI TOPS有大幅度的提升,搭配GPU超頻後會 更高。 Geekbench AI Score: ONNX+GPU 超頻=> Single Precision 39315 / Half Precision 64768 / Quantized 30027; ONNX+GPU預設=> Single Precision 33071 / Half Precision 56695/ Quantized 24750 https://i.imgur.com/6wlRASq.png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nVIDIA TensorRT – RTX 5080 – Integer = > 4704 (4423),提升約6.4% https://i.imgur.com/JJSI82a.png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 – RTX 5080 => 56462 (51239),提升約10.2% https://i.imgur.com/flZnoSR.png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 TensorRT – RTX 5080 => 4662 (4292),提升約8.6% https://i.imgur.com/raxWMwX.png 運行FurMark 4K GPU燒機時外部溫度狀態: 室溫約23度,GPUZ軟體顯示GPU溫度61度,紅外線測溫最高點為49度,風扇約1538轉上下 。 不確定是否FurMark 版本尚未支援,超頻後時脈沒有往上提升,用預設值以燒機圖時脈為 準。 https://i.imgur.com/x0ZE3Fk.jpeg 多種環境耗電量表現: 測試平台電源選項為高效能,待機時全機約98W,FurMark 4K全速燒機時GPU核心功率326W ,全機約為428W,預設與手動超頻時脈皆為2280MHz。 魔物獵人 荒野測試模式全機瞬間最低425 (398)W與最高502 (478)W、大多時間約為460 (435)W; 刺客教條:奧德賽測試模式全機瞬間最低409 (389)W與最高448 (438)W、大多時間約為 427 (405)W。 https://i.imgur.com/MHuFLUF.jpeg 裸機時運行FurMark燒機模式,距離約15公分的噪音表現約47.5dB,算是相當低噪音的水 準。 https://i.imgur.com/0Xe3fRP.jpeg 本篇GIGABYTE RTX 5080 GAMING OC 16G預設與超頻對數據對照表格: https://i.imgur.com/VDaM1J6.png nVIDIA 5080效能若對上2年前的4080提升會較多,但對去年推出的改版4080 Super則提升 較少,不過超頻後可以再強化,另外支援DLSS 4的遊戲更是可以大幅提升幀數,比較可惜 的是雖然改用GDDR7提升頻寬,但容量維持16GB沒升級較為尷尬。 如果是同級RTX 40用戶,對於沒有支援DLSS4的遊戲,並沒有迫切的升級誘因,對於20或 30系列之前的用戶才會有較明顯的遊戲效能提升。 雖然5080上市價基礎版與去年4080 Super同定價,發表時初看到MSRP時覺得還不錯,因 5080與5090 GPU缺貨的緣故,要入手真的不容易,不是缺貨、漲價就是要綁全機或更多款 零組件購買,當然先前AMD X3D或近期9070XT顯示卡也因缺貨發生過搭機的狀況,近期有 些零組件對消費者在DIY市場的選購上不甚友善。 https://i.imgur.com/6fZivJ5.jpeg 技嘉於台灣市場推出約5款5080,其中主要分為AORUS、AERO 和GIGABYTE等3種名稱,每款 型號在設計和用料上有所區別。 GIGABYTE RTX 5080 GAMING OC搭載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讓GPU在溫度與風扇噪音表現令人 滿意,Hawk風扇外圍同樣搭載三環燈效,並內建RGB FUSION技術,配合GIGABYTE CONTROL CENTER專屬軟體調效可讓色彩變化更加豐富。 外殼採用裝甲風格多層覆蓋、複曲面表層特殊咬花、邊緣彎折設計的金屬強化背板、創意 滑動側板等設計,個人認為比起上一代GAMING OC系列的質感有著明顯提升。 導入第五代Tensor核心讓AI TOPS與上一代相比翻倍,第4代光線追蹤核心也提高不少,遊 戲基礎效能雖提升不多,但因為OC版本,預設時脈就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手動超頻3.2G左 右就能有接近4090遊戲效能,也可以看成16GB版本的類4090。 遇上遊戲支援DLSS 4開啟多畫格生成後的數據,應該是這次最夠資格稱為新世代RTX 50系 列的高效能表現,建議nVIDIA能加速推廣並普及於更多遊戲。 而消費者最期望的莫過於nVIDIA能盡快穩定RTX 5080供貨,解決搭機銷售狀況,並讓價格 回歸上市初期的水準。 以上是windwithme對於GIGABYTE RTX 5080 GAMING OC超頻效能實測與使用感想,提供給 有興趣的網友做為參考,覺得有幫助的也請訂閱Youtube頻道,感謝支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22.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44282677.A.DBF.html
kaj1983: 背板有折線還滿特別的 36.238.171.225 04/10 19:16
michellehot: 本來想說不如買4090 但兩個都買不到 118.232.100.61 04/10 19:20
windwithme: 不久前朋友用兩年4090卻賣出八萬多= = 118.168.22.178 04/10 19:36
KimomiKai: 現在4090吵上天,都送去對岸魔改了 1.173.17.251 04/10 19:48
roea68roea68: 4090市價人民幣兩萬 你拿來玩遊戲 122.117.132.21 04/10 20:03
Chricey: 樓上UC2當糖吃,天天走拿飛 112.331.206.124 04/11 11:31
roea68roea68: 這效能肯定不及格 122.117.132.21 04/10 20:03
john801110: 我5070ti可以超到3.3G滿猛的 42.75.198.8 04/10 20:33
OceanSh: 根本買不到,我說原價不搭機== 42.75.90.80 04/10 21:33
mioz: 花50k追到5090 7~80%預設遊戲效能還行 61.71.40.46 04/10 21:54
Chricey: 哇勒,UC2 這個東西真的是太讚了 112.244.206.146 04/10 21:54
※ 編輯: windwithme (118.168.22.178 臺灣), 04/10/2025 22:44:32
howard0730: 5080臭臭包越來越小包 111.240.94.112 04/10 23:04
dsae888: 這代的gaming oc好看很多 推個223.138.225.136 04/11 10:00
VrGnKiler: 推個 這張真的讚 101.10.161.189 04/11 11:26
wuklean: 我也是用這張116.241.214.119 04/11 11:31
Kroner: 樓下關節痛都吃鞏固力 112.212.206.55 04/11 11:31
ricky525: 我也是這張 這幾天還收到ga贈品 地墊 42.72.163.39 04/12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