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 當然主觀評價也是車廠很常用的評價方式 : 在標準一致的場地,駕駛同級距的不同車款 : 再由評價者的體感給出主觀分數 : 當然越是有經過受訓或經驗的駕駛人,底盤主觀評價參考價值會越高 : 通常採1~10分,以6分為基準 : 多半在5~7之間不會給出太極端的分數,給到8分已經是很傑出 : 當然越是有經過受訓或經驗的駕駛人,底盤主觀評價參考價值會越高 非常感謝錢大 錢大的文章帶給我非常多的量化指標 至於有人說要操控要實測才知道 我只能說 錢大貼的就是實測............ 後來錢大再補充提到的 主觀評測 小弟立馬想到了一篇研究 也跟主觀評測有關 也跟操控有關 所以應該不算離題 只是是很多人嗤之以鼻的空力 這篇研究影響汽車產業深遠 幾乎百分之99的車現在都依據這篇研究做車 而且很簡單 只要懂升力就好 所謂的升力 就是跟氣流方向垂直往上的力 當一台車往前開的時候 升力會抬起你的車 形成一般人會用"飄"去形容的力 讓你的車子不穩 https://www.sae.org/publications/technical-papers/content/1999-01-0651/ 這就是這篇研究 他利用一群人員主觀的方式去評斷 他們分別評斷了 升力對於直線穩定性 變換車道的操控影響 而車輛則是一般中型或小型車輛 藉由增加後擾流等簡單方式去改變一台車的升力 然後讓人員去評測 主觀感覺穩定性是否改變 然後去做分數一到十分的評分 1-4分是差 5-6分是 so so まあまあ 7-10分是不錯 我們要注意一個點 這篇研究 關於升力跟車輛穩定性的研究 用這麼簡單的評分標準 依然得出了 可重複再現的 穩定的分數 這是這篇研究值得信賴的地方 我們發現 即使市售車能夠產生的升力 相對於車輛的重量本身很小 如果要跟f1比的話 但是測試人員依舊可以明顯地感覺出穩定性的差別 而測試的項目雖然時速標準不一 最高160 但是最低的只有110 我相信這是大家超車跟平常上高速公路會用到的時速 重點來了 如何提升穩定性??? 我們發現 升力可以分在車子的前跟後方產生的升力 評分達到7-9分的 必須要後面的升力遠小於前面的升力 而評分1-4分的 往往都是前面的升力小於後面的升力 也就是 後面的升力越小 我們體感就越穩 如果體現在更直觀的操控上 因為前面升力要比後面大 所以車輛操控會偏向轉向不足 對一般人來說 轉向不足會比轉向過度容易操控 所以現在的市售車 幾乎都是調教成轉向不足(或者起碼是"先"轉向不足) 這也是現在的車幾乎都是前面升力大於後面的原因 這篇研究在1999年發表 好巧不巧 在2000年就發生一件可能很多人知道的事 那就是audi tt召回加裝尾翼的事件 而召回的起因是包括賽車手在內有五人死亡 https://reurl.cc/MjMjoL 我們可以從第一張圖看到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鴨尾而已 就可以讓你的車尾相當於多了40公斤的穩定性 然後增加轉向不足的特性 而依據audi底盤工程師的說法 要完全解決audi高速不穩的問題 可以透過不加尾翼解決 只是轉向不足會更顯著 所以在權衡下 他們決定加了尾翼 最後回到這篇研究 我知道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會看 但是如果這篇文章你都看到這裡了 不妨點一下 拉到最下面有一張figure 6 這篇研究提供了幾個車廠可以做的尾部改進方案 我們來看中間的轎車尾部設計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跟你的車尾好像有點像 只是我們不是如圖中的黑色外加 而是把它一體化了 https://i.imgur.com/TGS6BA8.jpeg
-- 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26.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26634302.A.EF2.html
alaokj: 推啊~哇塞、一篇文章同時釣出白條跟錢大XDD 09/18 12:44
錢大是專業的 我只是業餘的 完全不敢並列XDDDD
leo255112: 所以那個鴨尾真不是隨便加的 09/18 12:52
chandler0227: 還有一個很有趣例子:整車操控分析有無把車體當成柔 09/18 13:03
viewer: 有連結讚 09/18 13:04
chandler0227: 性體考慮進去,可能對操控極限影響有限,但對駕駛而 09/18 13:04
Chricey: 有人用過中醫針灸治療關節痛的嗎?效果如何? 09/18 13:04
chandler0227: 言體感操控與信心程度卻是影響十分巨大 09/18 13:05
小弟對這個議題有興趣 這方面小弟不懂 等您有空分享的話 小弟一定推 ※ 編輯: whitestripe (1.168.26.83 臺灣), 09/18/2024 13:12:06
doi: 感謝 09/18 13:22
STi2011: 原來 現在一堆車後面都翹翹的 09/18 13:37
morrishh: 也可以看看Prius 5的設計 09/18 13:48
Kroner: 關節痛這種東西,比鬼還可怕! 09/18 13:48
Feriohan: Gurney Flap, 市面上有很多產品,但還是不敢自己亂加, 09/18 13:55
Feriohan: 怕影響均衡 09/18 13:55
新一代的PRIUS從頭到尾滿滿的東西可以講(以空力角度XDDDD) 不過說老實話就會比較複雜了 不像這篇只要稍微解釋一下升力 一般愛車人士就看得懂 從最車頭的進氣 到最車尾的小鴨尾 迷人也惱人的A柱 都跟空力有關 上一代的PRIUS相對地比較極端 所以外觀的接受度也相對沒那麼高 很新潮的設計 就會有兩極化的評價 這難免 另外 我個人贊同F大的看法 除非你覺得有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 或是你動了一個地方 影響到另一個地方需要補救 以唯一目標是改善空力的角度(不提美觀) 我們可以不用風洞就知道你的車風阻有沒有提高 甚至不用花錢 但是提到下壓力 升力 的改善 有沒有效 起碼也要買個儀器測量避震行駛時的高度 還需要DIY的能力 對一般人來說門檻比較高(除非願意花時間去做賽車狂人的TUFT TEST) ※ 編輯: whitestripe (1.168.26.83 臺灣), 09/18/2024 18:32:52